看完了 OpenAI DevDay 2025,感慨现在是个人工具类开发者的黄金时代!
All you need is an idea.
14 posts
看完了 OpenAI DevDay 2025,感慨现在是个人工具类开发者的黄金时代!
All you need is an idea.
随着编写的 prompt 越来越复杂,而且还需要引用大量的文字作为 prompt 内容本身,今年七月的时候就想到可以写个 Chrome 插件专门用来做这件事。
得益于 vibe coding,我这种对 Chrome 插件开发、网页技术栈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写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确实很神奇。 这也是我的第一个完整的面向终端用户的小工具,既然能够解决我的需求,我相信也肯定能解决其他有类似需求的人的需求。
我还给它做了个产品介绍页,地址为 immersive-notepad.caveman.work。
以下是设计理念的大纲:
有了基本的、可用的模型之后,可以利用此模型生成高质量数据,然后再反哺给模型,以提高模型的能力。 获得高质量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RL 只是其中一种。
这个模式跟编译器、OS 类似;可以用 C 编译器开发 C 编译器,用 Linux 开发 Linux。
这期 Elek 主持的播客:#EP10 - 聊聊:2025苹果秋季发布会,我分享的是对这次新品的看法。
我的主要观点:
我发现参加播客讨论给我的收益非常大,它的回报并不是当下立马显现的,而是后劲非常强。在播客中讨论的观点,在工作、生活上影响着我。它可能是一点点的观念上的影响,但是会带来连锁反应。
这种高密度、高质量的讨论输出是一个“点”,这些点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起到作用。但是你在经历这些点的时候是无法预知的。你只能相信。如果说这是信仰的话,那你应该追随内心,做真心喜欢的事情。我更喜欢跟朋友聊天,我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这个非常放松的过程中,我的碳基模型的解码策略非常活跃,反而加强了一个观点。
重温一下 SJ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主题,追随内心,命运最终会将你经历的这些点连成线。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 dots will connect down the road will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So the starting point wasn’t a chip or a design; the starting point was the question, What’s the user experience?
‘‘Correct,’’ Steve Jobs said. “And the pieces come together. If you start to work on something, and the time is right, pieces come in from the periphery. It just comes together.‘‘
— The Guts of a New Machine By ROB WALKER November 30, 2003
“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 Steve Jobs
真正的设计,是把用户要做的事推向极致,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倒逼出在实现上的创新、外观上的改变。人所能看到的是其结果,而非其目的。
周末 build 更新:
有了写作与分发平台,有助于我持续地输出。
下周开始编写具体的工具。
这期 Elek 主持的 播客: #EP09 - 聊聊:寒武纪股价、理想i8与追思iPod,我分享的是 SJ 对 01 年 iPod 发布会的感想。
主要有三点:
SJ 以及现在由 Tim 带领的苹果,都是非常优秀的研究与学习对象(当然,现在一直都是像素级模仿)。Tim 的时代并没有像 SJ 那样的辉煌,足以凭一两款产品彻底改变设计,但我觉得他是通过渐进式的改变来影响世界的。
发掘需求是一个挺难得事情,需要特别深入的体验与理解,才能摸索出一个需求。
多走访、多调研、多尝试,可能会找到需求。
我跟阿正年初的时候构思了一种产品形态,现整理成文(极其冷门的随身 AI 设备幻想),看以后能都有类似的产品出现并获得成功。
整个过程非常享受,有很多细节讨论,算是纯粹的从零构思产品的过程吧,可惜的是没法自己实现。
记,发布 Immersive Notepad v0.1 到 chrome/edge store
我参加了由 Elek 组织的播客节目,和阿正三人一起聊了 iOS26 中发布的 Liquid Glass 和 Foundation Models。我非常享受我们三人不定期录制的播客,总能从中学到很多。
这种层次的讨论在公司内部其实很难展开,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开发工程师并不具备产品视角,而我恰好又特别喜欢探讨产品方向的话题。
这期播客跳转
整体思路就是通过手动调优到局部最优,达成全局最优。
利用端午假期使用 Cursor Pro 写了一个 microblog 静态网站(也就是本网站)。亮点是通过 github issue 来编写微博客内容。好处是可以通过手机编写,任何有浏览器的电脑就能编写内容了,而不需要固定某个电脑上。 整体体验下来 Cursor Pro 非常费钱,但效果确实好。
Hugo 技术栈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竟然也能手搓一个项目出来,时代确实是变了。
但如果懂 Hugo 技术栈的化,显然是通过普通版就足够了。效果最好的 Max 版它既消费 Pro 账户里的份额,而且还是单独按 token 计费。而且它有“暴力”修改项目的倾向。
但即便如此,这已经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不代表人不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因为这一顿操作下来花了我 40 美金之后,我不得不自己读了 Hugo 的开发文档,后面直接用碳基大模型来解决问题了。。。